返回

錄取Film Studies NYU, Ohio, Hong Kong 經驗分享

本文作者為台大外文系學士班的同學,她在2013年申請電影碩士班受到七間學校錄取並獲得多個獎學金的資格,不僅詳細的分享他在申請文件得準備方式,也勉勵各位轉領域的申請者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

(文章擷取自PTT Studyabroad版)

Admission:
New York University, Cinema Studies
Ohio University, Film Studies
King’s College London, Film Studies
Newcastle University, Film: Theory and Practice
Wilfrid Laurier, English
Western Ontario, Film Studies
Hong Kong University, Literay and Cultural Studies (MALCS)

Rejection:
University of Iowa, Film Studies

Pending:
York University, Cinema Studies

我申請的是全部都是電影研究的碩士program
只有Wilfrid Laurier和Hong Kong因為文學和電影研究參半所以也投了。

Background
NTU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GPA: 3.47 Major GPA: 3.92
Test Scores
GRE: V 167 (97%), Q 165 (92%), AWA 4.0 (49%)
TOEFL iBT: 120 (R30 L30 S30 W30)
Honors/Awards
書卷獎兩個學期同鄉會獎學金4年
Working Experience
在出版社當翻譯快一年,所以也有把翻譯的作品(大概三本書)附在CV上面Activities非常的零碎,而且我覺得除非這個和你念的科系相關,(像是電影研究的話,就是電影創作或是在影展幫過忙等等活動)否則教授也不會在意

申請經驗分享:

想說分成幾個部分來談,因為我去年的經驗非常慘痛 (申請了六家,一家也沒有上)所以我在心得裡面會依序寫這幾個部分:
(對不起,我有整理表格的嚴重癖好XDDD 就連寫信給教授也常常會列點說明)

1) 跨領域面對的困難
2) 今年和去年主要的差別
A) SOP
B) 選校方式
C) 整體對申請的態度
3) _____重不重要 (有沒有被當,有沒有當過TA)

然後因為我有在美國長大的背景,所以我不適合給考托福或是GRE的建議。
所以拜託大家不要寫信問我有關於GRE或是TOEFL怎麼準備 > <
我這一篇的目的其實主要想要討論SOP跟選校~

1.跨領域面對的困難

「你覺得你為什麼可以去申請電影研究碩士? 你有修過很多課嗎?」
是我在跟我的一個同學講我想要申請電影研究的時候,他說的第一句話。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也點出我這一次申請所面對的困難。因為學校性質的關係,我在大學其實只修了三門電影課(學校本身提供的電影課就不多,因為我們學校沒有電影系)。雖然三門課都有碰觸到電影研究,但都只能算是鑽研某一個面向的選修課程,而不是比較宏觀的必修課程。這樣的基礎導致我申請以及準備公費留學考試的時候都比較吃力。

如果要說這樣的不足要怎麼彌補,我只能說我是靠時間 (苦笑)我是去年畢業的,但是當初選擇繼續留在台北, 因為這樣跟老師討論以及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都方便很多。我平常有接翻譯的工作 (但是份量不是很多),然後周末有在家教,其他時間一到五都是專心拿來考公費留學考試 (雖然後來沒有上XD),以及拿來準備學校。去年的八九十月,我一邊利用要考公費留學考試的機會來多增加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針對我選擇的potential學術領域增進更深度的理解。

這邊的話會跟SOP的部分有一點重複到,但我想說的是我覺得有策略的選擇想要研究的領域很重要。我後來聽了朋友的建議,決定把台灣電影還有更廣一點的東亞電影當作研究方向,一方面是針對這個領域,我有就近的資源 (像是研究台灣電影的中文論文以及書籍)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認為外國學校會覺得這樣的題目比較特殊,在眾多的applications中我覺得比較可能脫穎而出。很幸運的是從80年代之後針對台灣電影以及亞洲電影有不少的學術研究,所以我在選學校的時候其實有不少老師都有接觸到這個領域。

拉回到跨領域這一件事情,事情是因為我在申請第一年的時候就在猶豫到底要投文學研究還是電影研究。我覺得我那時候迴避了這個問題,然後選擇了比較簡單的路走,可是後來發現我雖然喜歡文學研究,但是我沒有興趣的領域比起有興趣的領域多太多而且對於自己想要研究的領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這也是第一年寫sop和決定學校的時候會很茫然的一個原因。

2.今年跟去年的差別

(A) SOP

大家都知道SOP很重要(我有一個朋友現在在加拿大念文學的碩士,他說他問他教授甚麼東西在申請的時候最重要,教授回答說是SOP。因為教授幾乎沒有時間看15-20頁長的writing sample)今年的SOP,如果小小的潤稿不算,我其實砍掉重練了兩次,所以我最後的SOP已經是第三個版本了。 (但是其實中間大大小小的修改使得我資料夾裡面的SOP現在有六個版本)一直不停的修改的結果是我申請過程最開心的時刻竟然不是上學校,是得到教授點頭說我不用再改SOP的那個當下 – 我 快 要 哭 出 來 了。
(我還記得我有不只一個同學問我說: 你怎麼還在寫SOP啊? 感覺已經寫一個多月了 我OS: 我也不想要繼續寫啊阿阿阿阿阿)

第一個版本的SOP:
我想說去年我的SOP被教授說不夠顯示出自己的個性和背景(我去年為了要強調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SOP被教授說比較像是論文摘要,不像SOP了)所以今年第一個版本的架構是:

一)自己想要從事電影研究的動機
二)轉系之後修的電影課程的成績證明自己不只有熱情,也有能力
三)一些課外活動和電影課程如何增進自己研究的實力
四)之後想要做的研究方向以及為何要申請這家學校

這一個版本被教授拒絕了 QQ
他覺得雖然動機寫得有特色,但是(二)(三)和(四)之間沒有那麼大的關聯性。簡而言之,他覺得我的SOP缺乏一個中心主軸而且(三)有一點多餘,有一點囉嗦。他後來建議我看另一個同學比較成功的SOP,那一位同學的SOP的架構是:

一)開門見山的說自己想要做的研究領域是甚麼
二)自己過去修的課讓他對於那些議題開始有興趣,並且想要把此做為未來的研究方向
三)延續第二段的思考,寫在最近的時間裡面她對於這個領域的進一步思考
(並且把這些思考跟自己交換學生和在conference作發表的經驗連接再一起)
四)重申未來研究的方向以及為何選擇這個學校

按照教授的說法,那位同學的SOP的中心思想就是”我未來想要研究這一個領域”,所以她的整篇SOP的每一段寫起來都是為了輔助這個論點,來證明自己對於這個領域有深入研究並且未來有能力以此為題目。如果更縝密的分析,她SOP的架構被教授詮釋為:

一) 開門見山的破題
二) 過去(的課程如何讓她對於這個領域有所了解)
三) 現在(的她如何藉由一些課外的經驗延伸對於這個領域的想法)
四) 未來(她會如何利用研究所的課程達到她的長遠目標)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她整篇都是圍繞著她想要研究的方向為中心。教授另外也對我說,假如是一些關於我學生生活的事情 (像是社團或是轉系經驗)除非跟這個中心思想有關,否則不要出現在SOP裡面。他很堅持SOP越短越好,把重點講出來,不要有過多的廢話,而且如果可以的話不要超過2頁。(雖然我有幾次也是不理會這個意見,讓我的SOP兩頁又再多出一點點XDDD)在聽取他的意見之後,我對SOP開始做大肆修改(研究方向在這時候又做了調整….哭)最後雖然SOP的主幹是對於研究的題目的敘述,但是我會強調一些想法是自己想出來的,以及那些想法是在甚麼context下出現(像是和同學的討論或是看到現實當中那些現象有感而發)把它盡量拉回到能夠和我自身做連結。

最重要的一點是教授提醒我要把故事具體化。以我的SOP來講,既然我要講亞洲城市電影,那就要講出一個具體的電影還當我的研究的素材,所以我後來在我的SOP裡面寫看台北星期天這一部電影如何啟發我,並且因為觀看這一部電影,我如何引導出一些新的研究議題。我後來覺得提出一個具體的名字其實很重要,因為當教授在看過那麼多applications中一些眼花撩亂的故事之後,一些會勾住人心的句子或是一個具體的電影名/文學作品名字會幫助記憶。

總結來講,我覺得寫好SOP幾個我覺得重要的幾點:

(1) 選好研究領域

這個很重要,我覺得我去年會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選的題目比較冷門。我覺得投M.A.的時候你可能的研究方向不要寫得太窄比較好。我最後的SOP裡面寫,雖然我一開始研究的出發點是台灣電影,但是我未來想要把研究題目擴展為更廣的亞洲電影。這樣萬一老師是比較鍾情中國電影或是香港電影,一樣可能對我的題目有興趣。

(2) 這一點可能會比較有爭議點,但是我認為對於研究主題的著墨應該多過於對我個人 特質的描述。

我要重申,我的意思是在我的SOP裡面,我把重心放在我如何表現我對於我想要研究的領域的認識和個人想法。雖然有我個人經驗的描述,可是我覺得那只是輔助我說明我的研究的一個簡單背景。當然那個平衡要掌握好,如果只寫研究而沒有帶回自己身上的話,就會變得像我的第一年的SOP一樣,被教授說很像abstract。

我有注意到有些人會寫他們社團經驗可以證明他們具有那些優越特質或是寫一些課程或是經驗讓他們具備那些哪些能力(像是毅力,跟人溝通的能力,能夠在學術研究上面得心應手的條件等等)。我原本一開始也是比較往那個方向寫,但在聽從我的教授的建議之後,我覺得那些部分都太雜,而且無法輔助我的文章最大重點 -「我想要做這一個研究題目」- 所以我就把這些部份去掉。

這一點也是我跟我男朋友常常討論的事情,他說你只寫研究的東西,老師要怎麼認識你這個人。我說老師要認識的不是我這個人,是我有沒有當學術研究者的潛力。每一個人一定都會說自己有毅力,有耐心,有能力,我覺得老師這樣看那麼多篇SOP下來一定很無感。我覺得不囉嗦,就開門見山說我想要做甚麼題目然後寫給他我的想法,簡單明瞭,他也能夠從我的文章中看出我有做功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然這個討論我們也沒有得到明確的定案XDD我男朋友的SOP跟我不太一樣,他有一段寫他對於生命科學的熱情,還有一段寫他的個人特色是能夠跳出框框思考並且從實驗討論來舉例。這些都是我在SOP裡面不會寫的東西﹐可是他還不是也上學校了XDDD

另外重要的就是具體化的例子以及精簡的用詞,SOP不要過長。

———————-終於講完SOP了,發現自己的話很多————————-

(B) 選校方式

去年的時候我申請學校的時候比較沒有經驗,像很多人一樣,我調出排名並且稍微看了一下有沒有喜歡的老師。我選了六家名聲很好的美國學校,最後結果是一家都沒有中。

同一年,我的教授也有幫另外兩位同學寫推薦信。他們兩個人,一個人是丟加拿大和美國的學校(以加拿大為主),另外一位是以加拿大和英國的學校都有申請, 因為他本身對於美國沒有好感。後來兩個人一個上McGill,一個上UBC並且也有拿到獎學金。我開始思考我選校是不是應該更有策略,也許應該要跳脫出非美國不可的思想框架。

所以今年選學校的時候,我盡量走多樣化路線,想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 (雖然我不確定經濟學原理可以套用在這上面XD)。我後來聽了老師的建議,在選校的時候雖然要參考名聲,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課程你喜不喜歡以及課程有沒有辦法幫你打好基礎。所以我後來挑了美國3家,加拿大3家,英國2家,以及香港一家。其中加拿大一個很大的加分點是它的學校相對於美國的學校(至少以人文學科來講) 比較會給碩士獎學金。香港的話,至少學費比起其他的比較便宜,而且只有一年。美國我特別挑出Ohio,因為它說它不同於其他美國學校,一定會給碩士生獎學金。英國的話,我那時候是想說除非公費留學有上了,否則他只是備胎而已。相對於去年,我覺得我更了解到出國留學是一個投資,必須考慮到付出的錢以及回收的成果之後,再想想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選學校的時候就多查看看那些學校有提供獎學金。英國的話獎學金比較困難,通常系上無法提供。我在申請的時候時候有另外申請Chevening Scholarship以及King’s College London的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larship,不過因為那通常都是開放給各領域申請的,所以會很競爭。美國的話,我記得New York, Ohio,和University of Florida都有提供碩士獎學金,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像是加拿大,我查得幾乎每一間學校都會提供碩士生獎學金。所以對我來說這是很加分的一點。教授說唸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讓自己負債太多,這樣心理壓力大也不好受。

結論是:

可以多參考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學校(假如你沒有特定理由,一定要非美國念不可)多看看哪些學校會提供獎學金,並且如果有時間的話,先寫信給系辦的行政助理問詳細一點有關於補助的狀況以及學費生活費的情形。像我就常常誤解網頁上傳達的東西,後來都是經由行政助理更正才知道更正確的狀況。然後最重要的,如果申請的是碩士學位,要看看這個碩士學位的課程能不能為你的Ph.D.打好基礎。我的教授們一直強調說雖然有想要專精的領域很好,但是碩士先增進對領域的理解的廣度,在博士的時候再繼續深度會最好。

(C) 整體對申請的態度

今年跟去年差別最大的應該是比較積極的心態吧。之前自己的個性也不是不認真,可是習慣自己默默念自己的,不太會去參考別人成功的經驗,也有一點膽怯於問同學或是教授問題。像是studyabroad版的文章我也是比較隨便瀏覽,然後那時候雖然有一起申請的同學,但是我都不太敢跟她們討論申請的事情。可是因為去年挫敗的經驗,讓我覺得今年不能再蹉跎了。有問題就是要不恥一些,於是我直接寫信給兩個申請上的同學,希望參考他們的SOP然後積極的找教授修改SOP,一直修到他點頭為止。我也參考同學的意見,直接寫信過去給我要念的program的教授。雖然當初有一點掙扎,覺得這又不是博士program,寫信給教授有用嗎?事後證明,寫信給教授滿有用的,教授的回覆率高達70%,而且有一個教授直接用e-mail interview我。所以要跟大家說: 請寫信給教授! 這樣可能會順便更了解program內部的狀況!

我覺得如果可以的話,假如今年知道有人是跟你一樣在申請學校,可以多跟那些同學聯繫,一邊可以互相打氣,一邊可以分享資訊然後做討論。像是今年我跟我的男朋友都在重新申請,我們會互相修改並且討論SOP,學校等等事情,當初要考公費留學的時候我們兩個也一起共用題庫,幫對方畫重點 XDDD

最重要的是 拋開羞恥心,勇敢地發問,用力地發問,然後不要迴避一些要緊的問題,像是有沒有經濟能力負擔學位,或是假如沒有上的話,我的人生的下一步要怎麼走的問題。(我那時候申請學校告一段落之後,就開始看104人力銀行,思量著假如沒有上的話,我可以應徵哪一些工作)像是經濟的問題,應該要先看網頁上面的學費和生活費的統計擬好最好以及最糟的應對方案 (有funding跟完全沒有funding的狀況)。

———————–終於熬到最後,我的話快要結束了———————————————

(3) ________ 重不重要 (有沒有被當,有沒有當過TA)

會特別講這個是因為我當初申請的時候非常憂心這一個部分。我轉過系,在轉系之前被當過不少的科目 (不只一兩科)轉了之後第一年連續得了兩個學期的書卷獎,但在之後覺得拚書卷獎太累了,所以後來兩年也沒有特別拚成績,雖然主科的分數平均的維持還是高分的,可是如果看系排名真的很普通。我覺得我是靠著主科的GPA來彌平所有科目的GPA的不足。其中一個學校的老師在面試我的時候,說他們學校會由行政助理算學生的GPA,會算一般的GPA和主科的GPA,然後他覺得我主科GPA的分數算高。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假如主科GPA還是能夠衝的夠高的話,也許被當這一件事情不會被graduation committee知道。至於TA,因為有一些學校會靠給TA來給予學生補助,所以我會說有TA的經驗會是加分但並不是絕對的必要。按照我跟教授通信的經驗顯示, SOP能不能夠吸引人家的注意才是最最最重要的。我個人只有家教的經驗,但是在面試的時候教授問我之後當TA有沒有辦法,我就直接回答說可以,因為我不怕面對群眾而且對大學部的教材還算能夠掌握,這樣的說法也過關了 XDDD
——————————————————————————————————————–

我原本想要打一些跟CV, writing sample,和interview相關的事情,不過有鑑於文章本身已經很長了,(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也累了XDDDDD)所以如果有人對於這個部分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寫信問我~我希望這一篇能夠幫助到想要念人文領域的人,然後也想要對今年申請失利的人說:

真的沒關係,很多時候根本不是你沒有實力
而只是採行策略有沒有見效的問題。
所以不要輕易質疑自己的能力!

 

*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基金會立場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 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