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台大心理系的同學。今年錄取了七間美國的研究所。以下就是這位同學的背景和準備的心得,希望有相同目標的同學可以參考。
主要申請神經科學以及心理學,興趣的方向是透過”Reverse Engineering”去探詢關於意識的問題。因為得惠於這個板相當多,也在申請美國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得到一些經驗,希望能提供一些經驗給之後想申請的台灣人。
總共申請18家學校,All Phd Program,有神經科學(15)的也有心理學(3)的。
Tuition waiver,Stipend 28000~32000不等。Vanderbilt和Dartmouth都多了一個Award。
Admission:
UPenn Neuroscience —(on-site interview)
Johns Hopkins Neuroscience -(phone interview)
Duke Neuroscience —(on-site interview)
Chicago Neuroscience —(on-site interview)
Princeton Psychology / Neuroscience —(on-site interview)
Vanderbilt Psychology/Neuroscience —(on-site interview)
Dartmouth Psychology and Brain Science -(phone interview –> on-site)
Rejection:
Harvard(Neuro),Stanford(Neuro),UCSF(Neuro),UCBerkeley(Neuro)
MIT(BCS-System),Rockefeller,Columbia(NeuroBio),Yale(NeuroBio)
NYU(CNS),Caltech(CNS),Brown(Neuro-Withdraw)
Background :
NTU Psychology BS 2007,minor Political Science 2008
教育替代役-2008/10-2009/12
NYMU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RA 2010/1-
Recommendation:
NYMU Assistant Professor
CMU (中國醫藥大學)President
MIT Mcgovern Director
在申請的過程中我覺得最可以分享的是兩個部份
一個是申請前連絡教授和面試安排的過程,另一個是申請之後選擇學校的過程。
因為覺得申請學校相當的不容易,所以一次就申請了18間,事實上有仔細了解的學校也不到兩三間。這個結果造成我面試的時候相當疲憊也沒有辦法好好的了解當地的情況。
連絡教授/面試
10月中考完GRE後,11月中有一個機會到美國(SFN)貼我大學和助理時候所做的結果,因為這個機會,所以我連絡了幾個很想跟的老師,希望有機會能先面試並且參觀實驗室(這個時候我還沒申請那邊的研究所)。很幸運的有四間學校(Harvard,MIT,Rockefeller,NYU)的老師都相當樂意跟我見面,並且Harvard的老師還幫忙我安排一個非正式的面談(六個老師實驗室參觀包含一個committee並且吃中飯)於是很緊急的在一個禮拜內排好了行程。但等到了美國參加開會的時候,又跟Berkeley,UCSF的老師有了接觸,他們都說可以過去那裡參觀,Berkeley的老師(committee)允諾如果我申請,他便收我。於是展開了San Francisco-Boston-NY之旅,我都跟committee見到面並且都得到相當正面的回應,不過最後都沒有拿到入學許可,原因很簡單–運氣和緣份。在生醫申請的過程裡,發現運氣相當重要,或者說跟這間學校的緣份。Berkeley的老師最後跟我抱歉,因為有一個Berkeley的under申請他那,美國人有政府的補助但國際學生沒有,然後名額有限,Harvard-Neuro則碰到一個女性申請者,而system track 收兩個學生所以也沒有上。
12月回到台灣連絡了Yale和MIT的老師,瘋狂的寄信,Yale的老師都有給我回信但裡面沒有一個是committee,雖然有Yale老師幫忙寫信給committee,但是committee很直接的說國際學生名額只有1位,我沒有在裡面。MIT的BCS則是七個committee打分數(75%,50%,25%),只要你拿到4個75%就進去Interview。
1月初的時候,便收到 Duke,UPENN的on-site interview,1月中拿到Chicago和Princeton的on-site interview,Dartmouth phone-interview,vanderbilton-site interview。於是再次計畫到美國去參加面試,因為他們面試的時間幾乎都在同個週末,當時相當兩難,並且都提供機票,食宿,最後在觸怒某些學校後依舊在兩個禮拜內拜訪這六個城市。面試過程得到的消息,UPENN收12~15個學生,1~2個國際學生,Duke收10~12個學生,1~2國際學生,Chicago-system收10個學生,1個國際學生,Hopkins 收10~12個學生,3個國際學生。國際學生不會多收,量是被限制的,並且Neuorscience program有3~4個track(基因,細胞,系統,計算)所以幾乎每個track都只有分配到3~4個學生,這也就說明了神經科學幾乎都是committee而無法有老師願意收就可以收了,也說明了,如果今年收了某個國家的學生那個國家明年可能就沒有(Stanford)。但Psy & Brain or Neuroscience卻比較特殊,實驗室老師說了算的,並且他們可以提供你額外的獎學金,Dartmouth和Vanderbilt都多給了一個Fellowship or award。簡單的說,我有寫信連絡的都沒有上,沒有寫信的上了,所以在沒有拿到面試之前,老師對於你的回應似乎對於錄取沒有很直接的相關。
選擇學校
對於我而言,這是最折磨也令我不知所措的過程。如同之前所說的一樣,我的興趣很偏頗的分在研究的兩極端,一個是利用計算電生理和MRI去理解靈長類的行為決策,或可以很大略的說神經經濟學所擴及的系統層面,另一個是利用optogenetics &2-photon所測量的神經網絡和個體細胞的功能性表現。或許希望找到適當的工具將細胞和行為做一個最直接的連結,而這個行為的本身就是牽涉到高道德的決策或只是一個簡單的直覺反應。於是,從二月拿到offer到目前,我並沒有辦法選擇到哪裡繼續下一個階段的研究,一個月來詢問過無數的老師和學長姊,每個建議都很清楚的被我所考量,但最後,就如同之前所說得一樣,緣份決定了許多事情。我最後選擇的關鍵是回應父母的一些期待。
當你每天醒來你是不是有動力和熱情持續的研究你所渴望知道的。
在做決定的過程裡,我不斷的被自己挑戰,想不想要的問題,回頭看這幾年的生活和決定,對於我依舊是個謎。然而拿到入學只是開頭,什麼的結尾卻是很難說的。無論如何,希望對想要申請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台灣人有所幫助。
在此感謝申請學校過程中幫忙的老師,學長姊和同學,寫了很多推薦信的Chou,
黃榮村老師,Bob。父母,姊姊和Juan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