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錄取心得-CMU,UCLA,Northwestern,UM,UCSD

本文作者是成大機械系的同學。今年錄取了五間美國的研究所。

以下就是Harry同學的背景和準備的心得,希望有相同目標的同學可以參考。

Progr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S (2011Fall)

Admission: (In chronological order)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3/2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4/14

Background:
2005-2009 BS,Mechanical Engineering,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GPA:
Overall 3.79 / Last 60 4.0

Test Score:
GRE: V640(92%) Q800(94%) AWA3.5(26%) @ Singapore (Jul 28,2009)

TOEFL: R25 L22 S23 W21 Total 91 (Oct 17,2010)
R24 L21 S23 W27 Total 95 (Nov 14,2010)

Honors/Awards:
書卷獎&一些系上獎學金
國科會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

Work Experiences:
2009-2010 Second Lieutenant, Artillery, Republic of China Marine Corps

2007 Summer Intern, Tokyo Overseas Biotechnology Co., Ltd.

Recommendation:
3 from NCKU ME Professors

前言

以上背景可以看出筆者的申請條件很普通。沒有任何的publication,也沒有強大的工作經驗。只有稍過門檻的托福和GRE,還有不算太差的GPA。所以筆者想先申請MS,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對研究有興趣,再決定是否繼續攻讀PhD。(就機械領域而言,有些學校需要MS學位才可以申請PhD)

出國動機

筆者大一時,並不知道有GPA這種東西,心中只想著終於可以脫離父母的管制,可以好好過著期盼已久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開學沒多久,筆者就參加了四個社團,每個週末都有活動,課也常常懶得去上。到後來連涼涼的通識課都只有拿六十幾分,導致之後GPA救得很累。
筆者非常認同留學板板主所說,大一大二的成績幾乎決定了GPA的大局。如果沒顧好的話,大三大四就需要花好幾倍的力氣才能救的回來,這真的是四分制和百分比制中很大的差別。
大三時,同學們都開始找教授做專題,筆者也隨之跟進。不過那時候的目的是讓之後推甄國內研究所的審查資料比較好看。沒想到大四推甄過後,筆者父親忽然提到出國留學的話題,覺得他好像念得蠻有興趣的,而且表現還算可以,所以問問看筆者的意願。如果他真的想留學,則父親是支持的。
其實,筆者一直有出國留學的夢想,但是從來不敢開口去問,也沒有仔細去想。畢竟以其成長的背景,出國留學好像很遠很遠,從來沒想過這個夢想會實現。筆者當下既驚訝又開心,畢竟獲得家裡的支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於是筆者馬上報名預官考試,把PTT的GRE板、TOEFL板和留學版加到我的最愛,留學生涯也就此展開。

GRE

筆者當時很天真的想說可以利用大四下的時間把GRE和TOEFL依序考完。等到我開始準備GRE的時候才發現我想太多了,幾乎都看不懂。筆者大學指考英文成績六十幾分,四年來英文程度又是年年下滑,所以筆者當時的英文程度比高中時還差。
因此,筆者決定去補習。四下時,筆者只修9學分的課(最低限制),並全部都集中在星期二三四,其他時間回台北補習。三月開始上課(剛好國科會計畫結案),六月把十一張背完,接著學校期末考。學期結束,七月衝CAT,月底去新加坡考試,回台灣三天後就入伍剃頭了。
這段期間,筆者每天就沉浸在GRE的單字世界裡,不過平常上課還是得注意,不能讓GPA掉下來。所以每週能夠跟上補習班的進度已經是其極限了。再者,筆者待台北的時間幾乎比在台南多,所以同學們也很少看到他。他們只知道筆者要考GRE,而不太知道他到底在幹嘛。所以還是會有人約筆者出去玩,但是都被婉拒。後來甚至還有人問:GRE有這麼難嗎?怎麼準備這麼久還沒考。筆者沒有解釋太多,因為這種心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所以筆者盡量不讓輿論影響到心情。筆者很清楚自己在追尋什麼。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就要勇敢的堅持下去。而當看到成績顯示在電腦螢幕上的時候,筆者真的超開心的。雖然沒有到神人等級,但以筆者的程度能有這樣的成果,這段時間的努力與犧牲就沒有白費了

當兵的時候可以準備英文考試嗎?

考完GRE,筆者還是很天真的想說利用當兵的時間準備TOEFL。進去之後發現根本是天方夜譚。人家說:「在軍中,賽單位裡面也會有爽缺,爽單位裡面也會有賽缺,所以一切都是命。」可是偏偏命就是這麼”好”,抽到賽單位裡面的賽缺–海軍陸戰隊九九旅戰砲排長,機率大約只有0.4%。筆者只能安慰自己,應該是考GRE的時候把好運氣都用完了吧。
即使如此,筆者還是很認命的背完紅色值星帶。筆者建議,男人們,如果你想要在軍中準備GRE或托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不過這跟你的命有關,請自行斟酌。

TOEFL

退伍後,筆者又很天真的相信很多人的意見:考完GRE之後準備托福就會非常輕鬆。所以就很開心很有自信的想要自己準備。一開始筆者先閉關一個禮拜,做了一兩篇OG,每篇閱讀答對題數不到1/4,聽力更慘。這時,筆者才驚覺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兩種考試完全不一樣,GRE只能幫助答對托福的單字題而已。所以,筆者還是去補習了。
準備托福的方法托福板有很多,這裡就不多說了。不過筆者想分享的是,準備托福要不要補習?
筆者當初考完大學時就告訴自己,不想再走進南陽街了。完全沒想到大學畢業後還會來這個地方。補完托福之後,筆者發現,補習也是有好處的。除了可以很快的了解考試的方向與技巧之外,老師會點出同學自己沒有發現的盲點,口說和寫作也會協助修改和評分。這些都是自己一個人比較難做到的部分。然而,老師的教學方法與教材固然重要,但筆者覺得更有用的是,在補習班可以讓你認識一群為了共同目標努力奮鬥的好夥伴,讓你不再覺得是孤軍奮戰。
然而補習也不能補過頭。筆者認為台灣的補習文化造成有些人認為花錢補習就一定可以拿高分,而很多補習班也用這種方式在宣傳,以致於學生準備考試的方向本末倒置。筆者承認過去曾經有過這樣的心態,所以有點後悔上太多課,因為這樣佔掉很多時間,導致自己唸書的時間變得很少。準備考試要的不是被動的聽課,而是主動的多練習多思考。因此,以自己的計畫為主,適當且適量的補習班課程為輔,這樣補習才會有最佳的效果。然而,程度好的人能夠自己準備當然是最好,畢竟不管有沒有補習,自己的努力都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去上課,回家都沒有複習,那麼補習的效果也只等於零而已。

SOP

筆者的SOP能夠順利完成,這都要感謝現在在Stanford的學長提供的寶貴經驗,否則筆者只能一直盯著電腦螢幕發呆而腦中一片空白。由於筆者沒有發表paper,所以重點就放在做專題的經驗。而在撰寫的過程中,就像很多板友說的,會有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筆者總共申請12間學校,仔細瀏覽學校的網站之後,針對每一間學校不同的program和研究方向,給予客製化的內容。因此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修改SOP,挺累人的。
筆者的SOP是拿給文件修改公司改的。筆者還蠻推薦的。和他信件往來的過程很順利,而且他回覆的速度也蠻快的,有幾次一兩天就回信了。很多版友之前已經提過他修改的方式。他會保留內文原本的意思,把用字遣詞改的比較native。至於一些專業領域的字,如果他不懂的話都會問,問到他了解那個字在文章裡的意思為止。而讓人覺得最讚的是,筆者的SOP每篇內容都有一些地方不一樣,他都會幫忙修飾,不另外加錢。改完之後的SOP變得很有邏輯性,每段之間的連結性很強,反觀筆者自己之前寫的初稿,大概連美國小學生的程度都不如吧。
筆者認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申請學校還是自己辦比較好。這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沒有人比自己還要了解自己。雖然看學校網頁看得眼睛很酸,整理資料做成表格也花了一段時間,但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不能輕易放過。畢竟,這只是留學的第一步,離開台灣後的挑戰遠比申請學校難上好幾倍。

選校

筆者當初的想法是,如果沒有申請到想去的學校,就會選擇留在台灣。而筆者把目標訂在Top20,最後有五間幸運錄取,不過也開始陷入掙扎的抉擇。
筆者把研究領域列為優先考量因素,如果到時候真的喜歡做研究的話,就會繼續念PhD。筆者大學做的專題是有關combustion和engine方面的研究,覺得很有意思,未來也想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而CMU的教授做這方面研究的比較少,Northwestern和UCLA都有,可是相較之下UCLA有一個Lab有很完善的研究團隊和實驗設備,研究主題也很吸引人,就決定去了。
決定之後,筆者收到UM的AD。UM有一個Lab也蠻不錯的,而且UM的排名大勝UCLA,所以也猶豫了一陣子。筆者參考了很多教授和補習班老師的意見,其中有一位回答得很妙,他說:「其實,你內心早就已經決定好了。」
聽到之後,筆者靜下心來想一想,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由於筆者覺得,到了這個階段,排名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再加上本來就比較想去加州,所以我還是決定去UCLA。

心路歷程

準備出國的這段過程中,筆者耳邊圍繞著很多不同的聲音:
「出國那麼麻煩,而且那麼貴,為什麼不在國內念一念就好了?」
「假設念到博士,相同的時間內,在業界已經可以升到一個部門的小主管了耶~」
「如果要體驗國外生活的經驗,自助旅行就好了啊!」
的確,留在台灣沒有什麼不好。但是筆者第一次心裡有這種踏實的感覺,這種為了自己而努力奮鬥的感覺。當初為了激勵自己而放棄了台大研究所的資格,當初為了考試而犧牲和同學朋友出遊聚會的機會,這些都只是筆者為了不想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至於被錄取或拒絕的確切原因是什麼?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成績只是眾多變數中的其中一項,這跟我們習慣的升學制度有非常大的差別。也有朋友說,這有點像哈利波特裡面的分類帽,學校會挑選他想要哪一種人格特質的學生。

最後,這是筆者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J.K. Rowling演講的其中幾句話,提醒我們不要因挫折而輕易放棄,蠻有感觸的。筆者在這裡分享給大家,並祝大家都能申請到自己想去的學校!

The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emerged wiser and stronger from setbacks means that you are, ever after, secure in your ability to survive. You will never truly know yourself or the strength of your relationships until both have been tested by adversity. Such knowledge is a true gift for all that it is painfully won.

—- By J.K. Rowling: The Benefit of Failure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 隱私權聲明